天顺!

1955年李聚奎到重庆视察,对着一名理发匠惊呼:司令,您怎么在这

天顺

你的位置:天顺 > 关于天顺 >
1955年李聚奎到重庆视察,对着一名理发匠惊呼:司令,您怎么在这
发布日期:2024-08-25 23:48    点击次数:177

前言

1958年他被单独补授上将军衔,毛主席说,没有他新中国得晚成立100年。

他就是被毛主席赞誉为虽败犹荣,54岁被单独授上将,享年91岁的李聚奎。

可在1955年,李聚奎在重庆视察时,却对着一位平平无奇的理发匠惊呼“司令,您怎么在这儿?”

这一位司令究竟是谁?他跟李聚奎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牵扯呢?

富家子弟出身

他的搭档成为新中国的上将,而他却靠理发为生,他便是段海洲。

1909年段海洲出生于河北省的地主家庭,虽家境富裕,可是他却没有成为吊儿郎当的富家子弟,反而投入到了革命中,他积极参与革命,带着家里的大洋去抗战,鼓动其他百姓加入到抗战中。

当时的段海洲,论家世有家世,论财富有财富,论学历有学历,曾考上北平大学,还曾一度想报考黄埔军校,因父亲不舍他远行,这才作罢。

石友三在邢台开办13路军干部学校后,他弟弟石友信担任校长并负责招生事宜,段海洲就是此时请去报名的,他成功金榜题名,成为13路军干部学校的一员,因他在学校中学历最高,又有军事天赋,性子又较机敏,在各项考核中的表现不凡,所以也一度受到石友信的赏识。

中原大战后不久,石友三投靠了张学良,可矛盾仍然在暗潮涌动 1931年,石友三选择跟张学良开战,兵败后,13路军全军覆没。

原来的13路军干部学校也因此而解散,而段海洲还没有完成学业,就这样匆匆回家。在抗日战争爆发后,段海洲胸怀治世救国之志,不忍中华沃土落入日寇手中,当时作为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应该站出来。

舍小家为大家,为此,段海洲拿出家财购买了9支步枪,就这样了组织起了抗日队伍。

当地的很多热血青年也纷纷前来投靠,抗日武装便越来越大,后来还有一些国民党部队的官兵加入其中,聚沙成塔,积水成渊,为了一个祖国,为了血管中所流动的炎黄血液,为了将侵略者赶出中原,队伍越来越大,仅一年,段海洲就有了3000多的兵力,段海洲还带领大家收复了当时日伪军占领的武强县,名声大噪。

更多的热血战士慕名而来,队伍很快便发展到了6000多人,成为了当地民兵的一支重要力量。可名气到来时,忧患也跟着来了。

段海洲跟当地的河北民兵第二路军司令赵云祥之间发生了冲突,冲突,两个人冲突并非别的,而是为了争地盘儿,在两人闹得不可开交时,陈再道的八路军部队也来到了这里,本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停止一切内战,一致抗日的原则为两人调节,后徐向前也来到了冀南。

段海洲在跟八路军的相处中也被这一支部队所触动,所以主动提出了要加入八路军,后段海洲的129师被改编为了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,段海洲是纵队的司令,而政委便是李聚奎。

如果段海洲能按部就班的继续留在部队中抗日,在55年授衔时,很可能也成为一位将军,中途却生了波折。

段海洲在加入八路军不久后便收到了一封奇怪的来信,这封信是石友信寄来的,信中表示自己的哥哥石友三已经成为了国军第69军的军长,正是用人之际,希望段海洲能前来辅助。

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,此时的段海洲便将石友信当成了昔日对自己有过知遇之恩的伯乐,如今曾经的伯乐需要自己的帮忙,需要人才辅佐,自己怎么能缺席呢?

所以在1939年,段海洲便以患了眼疾为由,向徐向前递交了一道请假信。

后来不告而别,段海洲没有带部队也没有带任何的枪支弹药,就一个人匆匆离开了,他将自己曾经一手拉起来的部队全都留给了八路军。

又在当地混了很长一段时间,重新拉起一支部队后才去投靠石友三。当时段海洲的目的尚算单纯,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,都是抗日武装,都是保家卫国,打小鬼子,有什么不一样?

其实就是不一样,没过多久,石友三投靠了日本人,段海洲是极其有原则的,底线便是保家卫国,是抗日,所以就没有在跟从石友三,而是选择投靠孙良诚,就在差不多两年后,孙良诚也选择当了日伪军。

段海洲所遇非人,他只能前去投靠当时汤恩伯的嫡系王毓文,1944年的时候,还担任了第33师的少将师长。抗日胜利,解放战争发生时,段海洲心里也十分纠结,他不愿见中国人打中国人,选择了离开,带着一家老小在重庆定居,后来开了一家理发店维持生计,直到后来被李聚奎发现。

李聚奎

李聚奎1904年出生于湖南,功高德亦高。在1930年12月,第一次反围剿时,敌军师长张辉瓒率领部队孤军冒进,犯了兵家大忌,他们也很快入了我军的埋伏圈,当时李聚奎担任第27团团长,负责攻击张辉瓒的侧翼。

战斗的胜败已经显而易见,我军是一鼓作气,而敌军则已沦为瓮中之鳖,却始终在负隅顽抗,在战斗时,李聚奎也被敌人的一颗子弹给射中了,正好是右大腿,所以顿时鲜血直流,他一直坚持不下火线,直到师政委强令他去疗伤,便是在此次战役中,活捉了敌军的师长张辉瓒,灭了敌军9000余人。

在1933年2月,李聚奎负责袭击敌军的第52 师部,用了40分钟的时间,仅伤亡了不到46人,全歼了敌军第五十二师,还活捉了敌军师长。

李聚奎在长征期间,也是当过先锋角色的,在1934年,李聚奎曾接到一道命令,让他带领一个团在前面开路,他顺利完成了任务,当时毛主席感叹的说“是个开路先锋的角色。”

在1935年5月,我军行至大渡河,遇到了敌军的围追堵截,敌人要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,在这样的情况下,当时的李聚奎冒雨行军1天1夜,行军70多公里,通过激战,控制了安顺场,为后来杨得志等人渡河创造了条件。

李聚奎还有过千里行乞寻找党的往事,1936年左右,因为受到马家军的疯狂进攻,王树声,李聚奎等人皆被打散了,当时李聚奎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,那便是找党,找到红军,他跟老乡换了衣服,打扮成叫花子,一路行乞,就凭借着一个粮袋子,一根乞讨棍,躲过了敌人的三次抓捕,历经两个多月,再一次回到了红军中。

在1955年授衔后,李聚奎曾去重庆视察,在途径一理发店时认出了段海洲,在得知段海洲的经历后,将此事详细汇报给了毛主席,后来段海洲才能因此被转到万县,成为万县政协副主席。

一个选择有时决定的便是一生,一个选择成为理发家,一个选择成为上将,一个选择成为烈士。

陈元龙也曾算是段海洲的搭档,他曾担任129师新编第四旅的政治部副主任。1938年,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冀南后,他曾代表段海洲同宋任穷等人商讨改编事宜。

后来抗日义勇军编入129师青年纵队,陈元龙也担任政治部副主任。他在同年加入了共产党,在1939年,曾率部在冀南一带狠狠打击日伪军,曾带部队在小刘庄跟敌人激战,歼敌40余人,烧毁敌人汽车4辆,同年12月缴获重机枪一挺,迫击炮一门。

1941年时,指挥部队占领了隆平县城,1942年在日军的铁壁合围下,率领90位骑兵跟敌人拼杀,掩护机关人员撤离,战斗中牺牲,时年30岁。